_魷魚遊戲,底層人的生存法則
每一職場,可能就是一場魷魚遊戲,
每一個人,可能都扮演不同的腳色,
每次遊戲,都會淘汰不同的人,
留下來的,繼續的,俯視的,死亡的,都是命。
相信很多人最近都被「魷魚遊戲」洗版,
到底有什麼好看?
到底裡面講述什麼人性?
感覺似曾相似,又覺得不是,
後來仔細想想「這不就是進入社會後的人性體驗嗎?」
大學畢業之後我進入幾家爛公司,
年輕的老闆天真認為他的想法可以賺大錢,
員工只是棋子,把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都交給底層,
今天想A,明天想B,
有賺錢,就說這點子他想的,
沒賺錢,就說你們執行太爛,
我變成了底層,離職,然後找工作,活在各種陰影下。
後來,經過時間跟歲月摧殘,從基層變成管理層,
爾後進入機構,一樣是職場生存遊戲,
但卻身分變得不一樣,
我覺得許多身心障礙者才是真正的社會底層,
每一個人的背後,是血,是淚,是說不出的悲傷,
曾經有一個傷友告訴我:
「你把自己的雙手雙腳打廢,再來跟我談感受,身為好手好腳的你們,絕對無法感同身受我們的痛苦。」
我問過幾個人:「會想死嗎?」
有人回我:「死如果這麼簡單,我就不會活著了。」
捐贈者、政府、社會企業都代表一種制度,
就像遊戲裡456億的集資者,看著是一種希望,愛心,
但對於許多真正底層的人來說,卻很難直接觸摸得到,
要經過評估、考驗、各種才能申請到補助,
就像一層層的遊戲關卡,看似簡單,卻一點都不容易。
而在機構工作這幾年,
從爆棚的理念愛心,到依規定辦事的職員,
很多看不慣的,你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
很多真正需要幫忙的,你幫不上忙,
很多藏汙納垢的,你無能為力,
直到離開遊戲(職場),才能解脫,
花了很多年的時間,才能放下。
有些人一輩子有花不完的錢,
用一個愛馬仕包就可以決定一間公司的生死。
有些人一輩子都競競業業工作,
只為了把房貸繳清,期待哪天退休過上好生活。
有些人一輩子活在底層打滾,
只為了眼前的溫飽,還有被債追著不得不逃的人生。
#魷魚遊戲 #也是一種人生遊戲 #魷魚觀後感 #無暴雷好嗎